400-822-8182
中华商城分销中心 温州商会名品汇
  中华商城网首页 > 名家访谈 > 综合 > 正文 欧阳黔森:沉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欧阳黔森:沉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浏览方式:【特大

欧阳黔森给人的印象,总是很有力:思维活跃,语速快,掷地有声的谈吐很有力;下基层调研寻访,挖掘创作素材,跋涉在山野阡陌间的步伐很有力;其文学作品的史诗气魄和宏大叙事,彰显的精神、格局,还有那些力透纸背的对人性、对社会、对历史的解读很有力……

握笔的右手中指隆起一个大包块,这个大包块甚至使他的中指变了形,这是笔磨蹭的老茧。食指和中指已经沾上了烟熏的黄渍,总也洗不掉。在接受采访的短短两个小时里,他跟前原本空空如也的烟灰缸里,烟蒂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文字工作,需要不断地刺激大脑、激发灵感,赶剧本的时候,加班加点、熬更守夜更是家常便饭,抽烟便是我用来不断提神的方式。”欧阳黔森说着,而当听者爆发了一句“真辛苦”的感叹,他却很坚定地回了一句:有什么辛苦的,地质队员都干过,还怕当编剧?

沉下去

应该说,能在办公室舒舒服服地采访到欧阳黔森,是十分不易的。这位“坐不住”的作家,这些年有80%的时间都在农村呆着,深扎在一线。他说,作家理应走得比坐得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本着一个艺术家的良心去做事,才是一个艺术家的操守。因为,艺术家是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的灵魂要有温度,你自己没有温度怎么去温暖别人呢? ”

8月26日晚,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由欧阳黔森任总制片人、编剧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一直在基层寻访、取材、创作,和赴拍摄现场的他,刚刚停下四处奔走的步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工作节奏可以缓下来了。电话铃声每天响个不停,道贺的、询问版权的、讨论剧情的、追着投资的、采访的……他很难得空在沙发上坐上一会,总是一边接着电话一边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看得出,这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急性子。

《伟大的转折》这部鸿篇巨制,从去年12月开机到正式播出,仅用了短短8个月时间,如此高效、高速,在旁人看来,是创造了奇迹,在欧阳黔森眼里,却算不得什么。

“又掉了10斤肉。”他淡淡地说了一句,脸上挂着一抹自嘲的微笑。

无独有偶。2007年,欧阳黔森根据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雄关漫道》、编剧了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后,好评如潮,这让他在编剧行业里声名鹊起。鲜花与掌声背后,是数不尽的泪水与汗水。2005年,为了创作红二、六军团长征故事的小说《雄关漫道》,欧阳黔森跋山涉水重走长征路。次年,他又与《雄关漫道》剧组一起进驻石阡县。他配合导演一边拍,一边改。在黔东山区的一个小招待所里,他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这部剧从开机到播出,仅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陆续将“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收入囊中。

而那年,他瘦了整整20斤。

他开了个玩笑:我一回贵阳,妻子见面就说,出差来了。

每当被问及文艺创作的灵感之源,欧阳黔森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扎根于人民”: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如果不经常走近基层群众,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不为人知的是,这位从雄奇而又神秘的梵净山中的地质队走出来的著名作家,一直坚持“沉下去,才能有所收获”的创作理念,与他人生中最难忘的8年地质生涯,有着很深的渊源。

“每天拿着地质锤和放大镜,背着几十斤样品奔走100多里路,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奔走间隙一抹胡子,手心里留下的就是一把盐。”欧阳黔森坦言,这段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所从事的野外找矿工作,不仅辛苦,还十分危险,他把地质队员称作“尖兵中的尖兵”。

“去的都是荒无人烟的地方,饿了啃压缩饼干噎到呕吐,渴了吸吮芭蕉树叶上的雨水,为了躲避猛禽袭击晚上像猴子一样绑在树上睡。几次在采矿过程中遇到石块坍塌,还有一次光着脚在悬崖陡壁上攀岩,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说起这段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岁月,欧阳黔森的表情和语气,却像是在进行一次十分愉快的回忆。

这位著作等身的高产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编剧等不同领域里耕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除了带有浓郁“地质情结”的纪实性散文《穿越峡谷》《连山之殇》《武陵纪事》,组诗《地质之恋》等,他创作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地质生活,其余也或多或少带有地质视野,这使得他的作品具备传统的博物眼光和现代的科学智慧,闪烁着理性的审美之光。

正如他在《连山之殇》中所说:虽然我已不再是一名地质队员,可每次看到连绵不断的大山,心就不再平静。无论是在飞机上或者火车、汽车上,窗外的山无疑最吸引我的眼球。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想象我依然是一名地质队员,依然在征服一座又一座山峰。

相信他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也是怀着这样的心情。

真实最美

睿智笃定的眼神;熟稔的点烟、捻灭烟头的动作;吞云吐雾中,手势并用的讲述……一切的一切,那么自然,不带一丝矫揉造作。

“真实”这个特点,不仅显现于欧阳黔森的举手投足与为人处世间,也贯穿了他的整个文学创作理念。

“长征故事的精彩无需戏说,真实地还原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就是最大的亮点,红军的故事比我们编的精彩得多。”谈到《伟大的转折》,欧阳黔森如是说。

在欧阳黔森“力求真实”理念的指引下,剧组也是身体力行地在践行着这个标准。

为了高度还原历史,严严寒冬,剧组顶着风霜进入深山拍摄。在拍摄雪地行军戏时,摄制组在恶劣的天气下,肩扛、手提,硬是把重达几百斤的摄影器材、枪炮道具一件一件运送上山。

无论是摄影、美术还是实地取景,都始终围绕着还原真实这一标准。拍摄娄山关战役时,50至70度坡面,剧组需要绕行几个钟头,把拍摄道具搬到山顶。一场戏足足拍了25天,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境终于完美地呈现在了荧幕上。即便是在拍摄中表现不突出的战壕,剧组都做了深入研究,把防御战、进攻战、地壕战还原到战争的真实效果。 

演员们身上的一颗纽扣、一双鞋、一个子弹袋,都要经过查证以后才能用。为了向历史致敬,剧组一下子用掉了两万五千余双草鞋。

剧组还邀请了武警官兵饰演红军战士,这才有了久经沙场的战士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只有把工匠精神运用到每一个细节的拍摄中,才能更加完美呈现那段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

而这种几近苛刻的对于真实的追求,与他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时的职业追求,也是一脉相承的:

“有人说,你傻呀!既然找矿这么辛苦、这么危险,这山谷里到处都是泥巴,随便装一袋就行了。然而,肩上扛着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不允许我们偷懒。我们的采样是第一手资料,再往下就是槽探、钻探等手段,要是这个样品不真实,以后结果便都是假的,后果不堪设想。矿产的合理开发利用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作不得假。再说那时侯,淳朴的地质人也从未想过作假。再苦再难,都要坚持下去。”

在纪实散文《水的眼泪》中,作者谈起过他对于“美”的认知:

“这两名女队员很好看。在这里说的好看,就是自然美。虽然,由于几年的野外磨砺,使她们的脸有风雨的痕迹和些许沧桑的味道,可这并不影响她们的美丽。这美丽是端庄的、自然的、健康的、真实的。顺便说一句,有的女人就是化了妆、整了容,要我说她好看、美丽,绝对没门。我绝对是一个热爱自然、追求真实的人。原因何在,我曾经是一名地质队员。在磅礴的乌蒙山脉,秀俊的武陵山脉、神奇的横断山脉、巍峨的昆仑山脉都曾留下过我的脚印,拥有这样的情怀,当不足为怪。”

独辟蹊径

“一个地质作家的感受,与一个旅游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走的绝不是旅游者的道路,而是地质人走的路。地质人的路,其实就是没有路。人迹罕至是地质人的行走特征。” 

在欧阳黔森看来,他要开辟的正是一条属于当代地质人的文学蹊径。

他笔下的诗歌、散文、小说,都展现出富有地质特色的瑰丽想象与宏大视野:

一泻千里的两道目光/掠过沧桑沉浮的版图/严厉而慈祥/只有这博大精深而有神的目光/才有生命力的色彩/一道绿色、一道黄色/于是东方古老的江河民族/梦在其中、情在其中……

他的早期作品《高原梦》,是一首近百行的抒情长诗,其气势和联想令人叹为观止。诗人把祖国比喻成东方的巨人,把青藏高原比喻成巨人的头颅,把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比喻为巨人的两个美丽而丰满的乳房,更奇妙的是,作家独具匠心地把长江和黄河比喻成巨人的两道目光。

又如中篇小说《穿山岁月》和《莽昆仑》,荟萃了地质人所见所闻的各种异人异俗、异物异产,故而叙事光怪陆离,洋溢着神秘诡异色彩。 

最值得一提的是,同样集中国电视剧三大奖于一身的《奢香夫人》,为了不落俗套,最大限度挖掘故事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其构思、创作过程之艰难,令欧阳黔森记忆犹新。

“可供参考的资料太少,无论是正史、野史,都没有太详细的记载。过去别人创作的有关奢香夫人的几个剧本,都写成了武侠剧,有的写成纯粹民族题材。我们在定位的时候,则独辟蹊径地把她定位成女政治家。作为一个边陲地区的彝族首领,她引进农耕文化、汉学,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学习。当时西部大开发,贵州没有官道,她开驿站,伟大思想家王阳明就在第一个驿站龙场悟道。奢香夫人对贵州建设具有巨大贡献,对维护国家民族统一、爱国统一都是有巨大意义的。在我看来,民族无大小,都是中华民族。正因如此,在写《奢香夫人》时,把她作为国家层面的女政治家来写,也是这部长篇小说和长篇电视剧的成功之处。”

红色题材的《雄关漫道》《二十四道拐》《伟大的转折》;讲述重要历史人物故事的《奢香夫人》;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绝地逢生》,和即将搬上荧幕的《看万山红遍》……近年来,欧阳黔森创作的主旋律文学影视作品不断在全国崭露头角。谈到成功的原因,他认为源于自己“尊重传统又不乏创新意识,致力让主旋律影片好看”的执着追求。

“不是要板着面孔讲道理,而是要通过人物故事,传达一种精神和价值观。”

此外,从很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喜欢钻研历史,尤其是对党史、军史的了然于胸,都成为欧阳黔森驾驭起主旋律题材得心应手的有力法宝。

灵魂的落脚点

但凡有所建树的作家,在自己的文学王国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这块净土,是作家灵魂的落脚点,是作家最熟悉,最留恋,也最心向往之的地方。这个地方不在虚无缥缈的云端,也不是某一个远方的陌生地,而是作家的故乡,在其童年留下过深刻印记的地方。

欧阳黔森,也是如此。

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以发现贵州瑰丽的山川田林、河谷溪流,神秘而古老,渗透着大自然原始之美和崇高之美。

“生于斯,长于斯,当然关注这方土地的历史与文化。”他说,正是曾经长期的野外地质生活,让他对贵州的秀美山水和风土人情有了特殊的感情:“这一方水土一直都是我创作的母体。”

“每一个地域文化都是一粒宝石,该它闪光的时候,绝不会被淹没。”

“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这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在长诗《贵州精神》中,欧阳黔森期待着当代贵州人的文化自信:“贵州人没有虎牙/却应有虎气”,“贵州人的那一声断喝/似霹雳一声震天响/贵州人骄傲而自信地/唱响了多彩的贵州……” 

文艺评论家孟繁华曾说:“欧阳黔森对贵州古老风情风物的描摹,继承的是一个伟大的传统……是他热爱贵州的家乡情结的文学呈现。”

为了能带出一支文坛“黔军”,他鼓励作家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为伟大的时代、为贵州这方土地鼓与呼。他创新管理模式,在贵州省作家协会建立了“作家下基层常态制度”和“重大题材重点项目扶持制度”。在他主导下,贵州先后设立了“青年文学奖”、少数民族“金贵奖”“乌江文学奖”“尹珍诗歌奖”等文学奖项,激励青年作家、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热情。省作协每年都举办少数民族改稿班和青年作家培训班,在山区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建立创作基地,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作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并建立问责制度和追踪制度,确保创作出反映贵州多彩文化、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文/崔晓飞

 

关注生态文明

馈赠名家字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昵称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本栏目相关信息
·欧阳黔森:沉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09/21)
·王桥:历史悠久的大数据如何重塑当代生活
(09/21)
·于建华:把北京建成更加美丽的生态之城
(09/20)
·张洪山:让人心醉的工笔牡丹画
(09/19)
·袁隆平院士给大学新生的8字成功“秘诀”
(09/19)
·全国70后国画名家提名展·陈涛
(09/18)
·“德艺双馨”中美协画家王宁作品欣赏
(09/18)
·温州有位“杂交水稻之母”——林恭松
(09/18)
  中国传统市场网络化工程专栏  
工程简介 | 工程大事记 | 工程案例
视频展播 | 加盟市场  | 会员商户
  园区招商   企业招商
  ·北海工业园招商   ·法国欧洁蔓
  ·李渡工业园招商   ·圣喜美企业招商
  ·文林工业集中区   ·正丽情趣内衣招商
  ·景洪工业园   ·三爱灵芝企业招商
  知名商城
北辰购物 双安商场 蓝岛大厦
北京蓝岛 百盛购物 西单购物 长安商场
燕莎友谊 国贸商城 中友百货 安润商城
  知名市场
山东即墨小商品批发
山东即墨布匹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服装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精品服装批发
山东即墨木材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环保装饰材料
 
E世界  
 
 

行业资讯

更多>>
市场展会电子通讯汽车

综合旅游房产化工农业

金融医药五金服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