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2-8182
中华商城分销中心 温州商会名品汇
  中华商城网首页 > 中华特色 > 中华革命故事 > 正文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
浏览方式:【特大

  康熙年间,由于礼仪之争,康熙帝与罗马教廷发生冲突,终至颁布了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命令。这是清代中西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熙初年,钦天监汉官与在华西方传教士发生了一场“历法之争”。通过这场争论,康熙帝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性。他大胆起用传教士,利用他们的知识为朝廷服务。传教士们为清廷观测天象、推算节气历法、制造天文仪器、编纂天文书籍,为西方天文学的东传,和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还设计和制造火炮,为平定三藩之乱立下功劳。并充当宫廷教师,为康熙帝讲授西方科学。这一切使康熙帝十分满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康熙帝颁布了著名的“宽容敕令”,公开解除禁令,允许传教士在中国自由传教。因此,天主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礼仪之争的爆发,却使局面迅速逆转。

  什么是礼仪之争呢?这还得从明朝末年谈起。明朝末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教。他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工艺美术引起士大夫直至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在天主教教义和儒家学说之间寻找共同点,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这种传教方法就是“适应策略”,它是由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国力强盛的现实所决定的。它的核心就是尊重中国文化、适应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种异质文化中寻找具有同一性的地方、由此及彼的契合点。为了便于在中国传教,以利玛窦为首的一批耶稣会士顺从中国礼仪,对于教徒的敬天、祀祖、祭孔均不禁止。利玛窦去世之后,耶稣会内部就产生了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儒家经典中的“天”、“天主”和“上帝”是否和拉丁文的Deus具有同一意义?敬天、祀祖、祭孔是不是偶像崇拜和迷信活动?这就是中国礼仪之争。

  为了统一认识,1628年,在华耶稣会士在嘉定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不仅有耶稣会士,还有徐光启等数位著名的中国教徒。会议决定沿用利玛窦的看法,不以祀祖祭孔为迷信,禁止以“天”和“上帝”称呼Deus,保留“天主”译名。这是一个折中性的决议。

  嘉定会议未能真正平息耶稣会内部的意见分歧。其它传教会的入华又使礼仪之争风波再起。1643年,多明我会士黎玉范上书罗马教廷,提出17个问题,质疑耶稣会在华传教的方式。1651年,耶稣会派卫匡国赴罗马申诉。经过一番讨论,1656年3月,教皇亚历山大七世发布通谕,肯定了耶稣会在华传教的策略。1659年,罗马教廷圣职部下达指令,明确指出:“只要中国人不公开反对宗教和善良风俗,不要去尝试说服中国人改变他们的礼仪、习俗方式。……一般来说,人们都珍惜及热爱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认为他们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更好。这是人之常情。……不要因为中国人和欧洲人的方式不同而藐视中国人的方式,反而还要尽力做它们习惯的事情。”这道指令反映了亚历山大七世尊重不同文化传统的精神。可是,后来的教皇又摒弃了这种精神。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担任福建代牧的法国外方传教会士颜当突然下令,禁止辖区内的中国教徒祀祖敬孔。因此,礼仪之争进入了高潮,在中国和欧洲引起激烈争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闵明我等耶稣会士联名上疏,一方面表明耶稣会士对中国礼仪的看法,一方面请求皇上颁谕,证明中国礼仪与宗教无关。收到奏疏的当天,康熙帝就朱笔批示:“这所写甚好。有合大道。敬天及事君亲、敬师长者,系天下通义,这就是无可改处。”耶稣会士收到之后,立即派人送往罗马。

  教皇格勒门十一世无视康熙帝的看法,于1704年11月作出了关于禁止中国礼仪的决定,并派遣多罗出使中国,解决礼仪之争。

  1705年,多罗抵华。康熙帝接见了他,对他以礼相待。康熙帝耐心地向多罗解释中国的礼仪,说明祀祖、祭孔、敬天决不是迷信。他明确指出:“中国之行礼于牌,并非向牌祈求福禄,盖以尽敬而已。此乃中国之一要典,关系甚巨。”并强调:“尔天主教徒敬仰天主之言与中国敬天之语虽异,但其意相同。”可是,多罗顽固坚持禁止中国礼仪的立场,并召颜当入京,让他向康熙帝论述教廷有关礼仪之争的决议。颜当只会福建方言,不懂北京官话。他与康熙帝的对话只能通过翻译进行。康熙帝问他有关“天”与“天主”的问题,颜当的回答令康熙帝很不满意。康熙帝认为“颜当这等人敢谈中国经书之道,像站在门外,从未进屋的人,讨论屋中之事,说话没有一点根据。”

  面对传教士内部的激烈纷争,康熙帝谕令凡在华传教士均须领取清廷的信票,声明永不返回西洋,遵守利玛窦的规矩,顺从中国礼仪,方可留居中国。否则绝不准在中国住,必驱逐出境。多罗顽固不化,死硬对抗。1707年1月,他在南京发表公函,公布了教皇禁止中国礼仪的文件,要求传教士们无条件地执行。结果,他被驱逐出境,拘禁于澳门。

  尽管如此,康熙帝仍然希望教廷能改变态度,撤消禁令。他先后两次派传教士出使罗马,表明自己对中国礼仪的态度,急切地期待着教廷的回复。多次在官员的奏折上批示:“有西洋消息么?”

  然而,罗马教廷一意孤行,重申1704年的禁约,要求所有的在华传教士宣誓,表示无条件地服从。为此,教皇第二次派人出使中国。

  1720年,教皇特使嘉乐抵华。康熙帝一直将他当作贵宾对待,多次接见他,与他进行说理与辩论。康熙帝对待礼仪之争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不愿意因此而造成中西方的决裂。

  1721年1月,传教士将教皇的禁令译成中文,进呈御览。康熙帝阅后愤怒地批示道:“览此告示,只可说得西洋人等小人,如何言得中国之大理。……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从此,康熙帝对天主教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罗马教廷尝到了自己造成的恶果。

  康熙帝虽与罗马教廷决裂,颁布了禁教令,但是终康熙朝并没有实行严格的禁教。清廷所驱逐的还只是未领票的传教士。凡有一技之长,履行手续向清廷领取信票之后,便可留居中国。同时,康熙帝并没有改变招徕西洋科技人才为清廷服务的方针。

  但是,康熙帝的禁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成为鸦片战争之前清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被此后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所继承和严格执行。清代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由于耶稣会士坚持利玛窦的“适应策略”而出现过可喜的局面,又由于礼仪之争而跌入低谷。1939年,罗马教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中国礼仪作出了新的决定。

  学习时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昵称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本栏目相关信息
·揭开长征秘闻简陋地图指引近万红军过草地
(05/15)
·四平保卫战泽东致电林彪
(05/11)
·康熙帝与中国礼仪之争
(05/11)
·29军刀克制日本刺刀
(05/11)
·重解长征之谜彭德怀长征
(05/11)
·蒋经国与苏联时老领导邓小平“和解”失之交臂
(04/29)
·日军"731"魔窟里的最后
(04/29)
·抗战期间三大惨案之一
(04/29)
  中国传统市场网络化工程专栏  
工程简介 | 工程大事记 | 工程案例
视频展播 | 加盟市场  | 会员商户
  园区招商   企业招商
  ·北海工业园招商   ·法国欧洁蔓
  ·李渡工业园招商   ·圣喜美企业招商
  ·文林工业集中区   ·正丽情趣内衣招商
  ·景洪工业园   ·三爱灵芝企业招商
  知名商城
北辰购物 双安商场 蓝岛大厦
北京蓝岛 百盛购物 西单购物 长安商场
燕莎友谊 国贸商城 中友百货 安润商城
  知名市场
山东即墨小商品批发
山东即墨布匹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服装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精品服装批发
山东即墨木材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环保装饰材料
 
E世界  
 
 

行业资讯

更多>>
市场展会电子通讯汽车

综合旅游房产化工农业

金融医药五金服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