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22-8182
中华商城分销中心 温州商会名品汇
  中华商城网首页 > 经商之道 > 广告欣赏 > 正文 天人合一:长江文明的生态智慧
天人合一:长江文明的生态智慧
浏览方式:【特大

半月谈记者 皮曙初

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文明内在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文化基因。长江文明植根于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禀赋与生态环境,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与水相生,与特有的自然生态相伴,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理念与生态智慧,绵延福泽至今。

远古的记忆:与自然无所违

世界上的古老文明都有着强烈的洪水记忆。中国文明的洪水记忆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无不体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奋斗精神和顺天应时的自然理念。

在湖北宜昌三峡大坝下游,有一座高耸陡峭的山崖黄牛崖,崖下有一座黄陵庙,又称黄牛庙,矗立在长江边。庙中供奉的是远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大禹持耒傲立,目视滔滔江水。

相传上古时候长江峡谷未开,洪水无路可走以至泛滥成灾,大禹带领群众劈山开河,九载不辍。巫山神女瑶姬有感于大禹的赤诚,命天上的土星化作神牛下凡相助,于是神牛以角触石,撞开巫山,长江自此东流入海。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以各种方式到这里祭祀黄牛,拜谒大禹,彰扬中华民族持之以恒治理长江的英雄业绩,也寄托彻底根除水患的迫切愿望。在庙中保存的《黄牛庙记》碑文中,诸葛亮说:“平治洪水,顺遵其道,呜呼,非神扶助于禹,人力奚能至此耶?”

大禹治水是传说,也是历史。它存在于早期的历史典籍之中,更存在于古往今来华夏儿女的心中。历代广为流传的不只是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还有与其父鲧完全不同的治水理念:鲧集中力量修筑堤防,以期约束水势,但是堤防不能阻遏洪水的冲击,不断地修筑又不断地溃决;而禹总结了鲧的经验教训,采用疏导之法,使诸水各有去路,就其天然的趋势,让小水归入大水,大水东流入海。

大禹治水的故事难以考证其历史真实,然而有关禹治水之功的历史遗迹却遍布各地。在长江沿线,纪念大禹治水的禹王庙、大禹庙就难以计数。故事未必是历史,但是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却奠定了中华文明关于自然生态认知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礼记》中说:“凡举事,毋逆天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老子则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古代的思想家们,从历史实践中得出了人与自然应该是合拍共存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远古记忆中留下的哲学命题。季羡林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

大禹的疏导之法,就是顺天应时,“与自然无所违”。这种朴素的生态思想不仅体现在神话传说中,更体现在长江流域早期的文明实践中。

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就指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因天才,就地利”。近年来的考古发掘也发现,长江流域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大量早期城市形态的遗址。这些聚落遗址可谓“择丘陵而处之”“枕山、环水、面屏”“顺天时,量地利”,闪耀着原始的“天人合一”的光芒。

在长江中游,以石家河遗址为中心有16座史前城址,这些城址主要分布于大洪山、荆山、鄂西山地、武陵山向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过渡的接合部,呈现出山水相依的分布格局。比如不久前发掘的城河古城遗址,考古人员研究认为,流经城内的城河并非自然河流,而是经改造后的人工水系,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城内大量人口的用水、排水问题。那时长江中游的居民,已经开始对水系进行利用、管理。

历史的实践:山林非时不升斤斧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历时2200余年,仍然是集历史文化、科学创造与自然生态于一体,既充满神话色彩、又令人激情澎湃的人文景观。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如今,它的灌溉面积更是增至1000多万亩。

都江堰为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始建。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叫都江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筑离碓,离碓的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都江堰的工程效果,便是著名的“分四六,平潦旱”六字诀:每年枯水季节,通过分水鱼嘴及宝瓶口的控制作用,水流自动分成内江六成、外江四成;当洪水来袭,沙洲被淹没,水流不再受河床弯道的制约,主流直奔外江,分水比例变成内江四成、外江六成,以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洪水袭击。

既不修筑拦断岷江的堰坝,又没有设立控制闸门,却能运用自如地调配水量,使枯水季节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季节又能把多余的水量排向外江,使灌区水旱无忧。都江堰如此巧妙的工程布局,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东晋常琚《华阳国志·蜀志》说:“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治水思想的具体体现,更是长江文明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即便到了今天,水利工程专家们也无不感慨其工程理念,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并没有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效应,做到了科学、自然与人类利益的完美统一。

古人在实践中已创造诠释了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古人强调:“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就有当时农田水利、山林保护方面的法律《田律》。根据对简文的释读,可见当时的法律即有明文规定:春二月时,禁止砍伐山林木材、堵塞河道;不到夏季,禁止焚草作肥,禁止采撷刚发芽的植物,禁止捕杀幼兽、鸟卵,禁止毒杀鱼鳖,禁止设置捕捉鸟兽的陷阱和网罟;只有到了7月,这些禁令才被解除。

“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历代学者或是朝廷诏令之中,也常有这种不伤生理、不逆时令的劝诫或禁令。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轼,同时也是一位治水的能人。他在《禹之所以通水之法》一文中指出:“治河之要,宜推其理,而酌之以人情。”他认为,治水之道不仅要知道“水理”,还要了解“人情”,关键要在“水理”和“人情”之间找到平衡。他说:“河水湍悍,虽亦其性,然非堤防激而作之,其势不致如此。”

在任杭州知州时,苏轼带领百姓疏浚西湖,还湖于民。还疏通了杭州城内唐代留下来的“六井”,解决杭州居民饮水问题。为了解决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苏轼“以水治水”,用这些挖出来的淤泥、水草,在西湖的西侧,修建了一条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的长堤。如今,堤上花红柳绿的景色被称为“苏堤春晓”,成为西湖十景之首。

近代的反思:反天时为灾

“天人合一”被许多学者奉为“东方的生态智慧”。但是,季羡林先生早就指出,我们也要看到历史实践中的深刻教训。“我们中国虽然有这种高明正确的哲学思想,但是在行动上我们也没有完全做到,因此我们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

唐宋以后,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开发,使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新兴城市大量涌现,人口急剧增加,也导致了历史性的后果。

晚清思想家魏源就看到了这一点。他在《湖广水利论》中说,“历代以来,有河患无江患”,长江所经过两岸,“其狭处则有山以夹之,其宽处则有湖以潴之”,所以千百年来溃决很少,不像黄河性悍,横溢溃决无足怪。但是近代以来却不同,长江“告灾不辍,大湖南北,漂田舍、浸城市,请赈缓征无虚岁”,几乎与河防同患。

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土满人满”。湖北湖南、江南各省,沿江沿汉沿湖,以前受水之地,筑圩捍水,都围成了田、建起了房,地无遗利。“下游之湖面江面日狭一日,而上游之沙涨日甚一日,夏涨安得不怒?堤垸安得不破?田亩安得不灾?”

明清时期,两湖平原上大量兴建垸堤,一方面带来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农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却对荆江、汉江产生巨大影响,两岸天然的分蓄洪区纷纷被筑堤围垦,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随之加剧。乾隆时期,湖北巡抚彭树葵就曾疾呼:“人与水争地为利,水必与人争地为殃。水流壅塞,其害无穷。”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也关注到这个问题:“近来的水灾为什么是一年多过一年呢?古时候的水灾为什么是很少呢?这个原因,就是由于古代有很多森林,现在人民采伐木料过多,采伐之后,又不行补种,所以森林便很少。许多山岭都是童山,一遇了大雨,山上没有森林来吸收雨水和阻止雨水,山上的水,便马上流到河里去,河水便马上泛涨起来,即成水灾。”

孙中山看到了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破坏、灾害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增加的事实。进入工业社会,对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干预更加激烈,与之相对应,频繁而又广泛的灾害,已成为制约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所以他曾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今天,生态文明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人与自然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的新要求。长江经济带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走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自然界可承载的范围之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改造自然,做到顺天时、量地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美好夙愿。

这,也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半月谈内部版2019年第11期)

 

关注生态文明

馈赠名家字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更多评论
昵称
评论等级;
评论内容;
     
本栏目相关信息
·天人合一:长江文明的生态智慧
(11/07)
·首届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
(11/06)
·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1/04)
·西班牙皇后为双丽集团戚氏姐妹颁发“国际友谊奖”
(11/04)
·南浔千金镇:生态立镇引来“金凤凰”
(11/04)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调研团与西班牙齐鲁文商会座谈
(11/01)
·中西女企业家协会同深圳市女企业家协会联欢
(11/01)
·共治水环境,共育水经济,共兴水文化
(11/01)
  中国传统市场网络化工程专栏  
工程简介 | 工程大事记 | 工程案例
视频展播 | 加盟市场  | 会员商户
  园区招商   企业招商
  ·北海工业园招商   ·法国欧洁蔓
  ·李渡工业园招商   ·圣喜美企业招商
  ·文林工业集中区   ·正丽情趣内衣招商
  ·景洪工业园   ·三爱灵芝企业招商
  知名商城
北辰购物 双安商场 蓝岛大厦
北京蓝岛 百盛购物 西单购物 长安商场
燕莎友谊 国贸商城 中友百货 安润商城
  知名市场
山东即墨小商品批发
山东即墨布匹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服装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精品服装批发
山东即墨木材批发市场 山东即墨环保装饰材料
 
E世界  
 
 

行业资讯

更多>>
市场展会电子通讯汽车

综合旅游房产化工农业

金融医药五金服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