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金良超到华罗庚房间去拜访。因为金良超学的是应用数学,又在七机部搞应用研究,聊起来有很多共同语言,可以说谈得很投机、也很投缘。一住几个月,他和华罗庚就非常熟悉了。回京后,金良超也常去华老家,与他就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聊开了,聊得十分投缘。
这一年年底,金良超回乐清市雁荡山老家探亲,在上海到温州的“民主”号轮船上,遇到了乐清虹桥化工厂的两位同志,得知他们正在搞新产品试制,就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介绍了“优选法”。
虹桥化工厂的同志回厂试验后,效果很好,给金良超寄来了成果报告。金良超拿给华老看,华老看了后也特别高兴。当时正处于“文革”,金良超的单位在闹派性,华老让金良超趁这个机会跟着他好好学习,金良超是喜出望外。几经周折,七机部同意并出具推荐信,他才名正言顺到了华老身边工作。当时,华罗庚身边已有两位助手,是经周总理批准留下来的,他算是第三位了。
在华罗庚身边工作的日子里,金良超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1970年推广优选法伊始,华罗庚亲自到工厂车间、班组,给工人讲课。后来发展到一个省一个省地推广,给10万人大会做演讲。
1973年,华罗庚应浙江省邀请去做优选法推广,金良超也跟随华老到杭州。华罗庚在杭州做完演讲后,就让随员分成小分队分赴各地推广,金良超回到了家乡乐清,在大会堂作报告,还设分会场。乐清讲好了后,他又赶到雁荡山麓的大荆镇专门讲了一场。华老则从杭州出发,经台州到温州,途经雁荡山时在他老家的灵峰饭店过了一夜。
华罗庚工作时是一个很严谨的科学家,生活中有时是一个非常风趣的人。华老曾打趣地对金良超说,人生也要优选法。人生怎么优选,就要在一连串的机遇中进行拼搏、进行比试。俗话说‘鲤鱼跳龙门’。其实,跳龙门的鲤鱼,都具有非凡的勇气。没有非凡的勇气,怎么跳得高,怎么一次次不断地去跳呢?只有去斗风搏浪,才会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
可以说,华老是金良超从事应用数学实践的导师,也是他生活中的导师。
“中国质量万里行”的催生者
人民日报资深记者柏生是一个新闻速写和人物专访写作高手,她在23岁的时候登上人民空军的飞机,参加了开国大典的空中采访,接受了开国领袖的检阅;她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弟子,文笔清新朴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专门采访国家领导人,后转到科学技术界采写顶级专家,一生笔耕不辍,佳作频出。在华罗庚身边的日子里,金良超有幸结识了柏生,在与柏生交往中对“枪杆子里出政权,笔杆子里护政权”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金良超曾长期从事航天工程质量可靠性研究工作,是我国优化设计领域研究与推广的最早倡导者与推动者,是多目标决策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20世纪80年代,他参与了中国质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组织的课题研究和推广工作,担任全国“质量否决权”、“质量责任制”课题组组长,其研究成果被整理成《质量否决权理论·方法·实践》一书,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在行业里有很大影响。
在具体工作中,他感悟到,要增强全民质量意识,一定要联袂媒体“造势”,多搞几次全国性的有影响的活动。无意间,他成了轰动一时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的催生者,组委会成员,是质量管理学术界的唯一代表。
那时1991年,金良超策划组织全国质量责任制学术研讨会时,通过柏生联络了包括新闻单位在内的七个部门联合举办这次会议。当时中国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曾长期困扰中国的商品短缺现象有所改变,我国经济步入由“生产供给型”向“消费引导型”转变的时期。然而质量的进步跟不上数量发展的速度,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全国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投诉逐年增加,1988年是10万件,1989年上升是14万件,1990年达到22万件。1991年,国务院开展了“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稍有下降,但仍然有21万件。1992年春节前,中国消费者协会累计收到投诉信100万封,其中抱怨商品质量差的有70%,揭露假冒伪劣现象的占10%。全国质量责任制学术研讨会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的肯定和支持,开得很成功,影响也很大。
会后,新闻界同志提出接下来能不能再搞一次有影响的活动?经讨论,提出了“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构想。发起单位是两家,一家是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一家是《人民日报》经济部。活动方案拟请时任国务院生产办常务副主任赵维臣担任组委会主任,艾丰担任副主任。
1991年12月14日,“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活动方案上报给赵维臣,得到了他的支持转呈给当时兼任国务院生产办主任的朱镕基副总理。10天后,朱镕基副总理对活动方案做了批示,表示支持,并指出:第一,发挥新闻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政府部门不参加组织委员会,可请艾丰担任主任。第二,不要组织声势浩大的集中采访活动,以分散私访、事先不做准备为好,这样才能发现问题。第三,正面报道真正好的典型是必要的,但更多的要揭露问题,否则脱离群众。第四,谢绝地方一切招待吃请,严格防止给企业摊派活动经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真正贯彻中央关于搞好大中型企业的精神。显而易见,活动方案因此上了新台阶。
以新闻单位和群众组织为主,去唤醒中华民族的质量意识,这在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金良超是质量管理专家,活动策划筹备时大家经常在金良超家里相聚讨论,因此,他也就自然成为活动的催生者。
“中国质量万里行”一行到乐清时,金良超特地带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亲笔的题词:“质量兴则乐清兴。”这无疑是金良超捎给老家乐清经济发展的一剂不可多得的“仙丹妙药”。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乐清市也开始实施质量推进计划,为今后乐清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监察部第一批特邀监察员
1989年12月,监察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商定,从民革、民盟、民进等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推荐的人士中,选聘了21名专家学者为我国第一批特邀监察员,参与行政监 察工作。特邀监察员在执行行政监察任务时具有与监察机关工作人员同样的检查、调查和建议等项权力,其任务是随时向监察部反映有关监察事项的情况、意见和建议,转递人民群众对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材料,参加监察部组织的专项检查或重要案件的调查,对监察工作中的重要决策提供咨询。时任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政法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的金良超也名列其中。名单经《人民日报》报道后,前来喊冤告状的基层群众接踵而至,让他忙得不亦乐乎,其中很多人来自家乡乐清。一时间,他又成了手握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
面对有求于己的基层群众,金良超总是热情接待,认真办理。当年乐清市翁垟街道有个原在蒋介石的侍从室担任少将,解放后整整坐了25年牢,释放后马上提出伸冤,理由是为共产党做了许多好事,却被误为战犯。那人伸冤多年未果,最后找到金良超的大哥、时任乐清市政协委员的金良均,提交了一大包申诉材料,希望金良超能帮助向组织反映。材料到了金良超手里,他认真阅读梳理,仔细地分析归纳,心里十分沉重。他觉得共产党坐了天下,决不应忘记为共产党做过好事的有功之人,那样会让老百姓寒心的。他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又很想帮助老乡。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岳母王美兰老太太。
王老太太是个有副侠义心肠的老红军,很肯帮助人,特别是纠正冤假错案。果真,岳母王美兰爽快地答应帮他。次日,他就以岳母的名义亲自跑到中南海,把材料递送给胡耀邦总书记,且很快就得到胡总书记的批示。中央办公厅直接打电话到乐清县委,最高法院也很快派了三员调查人员到乐清落实平反错案事宜。此事后来在家乡乐清成为美谈。
有个周六下午,金良超下班回家,见有个中年女子在家门口哭哭啼啼,原来是来求救的老乡,名叫倪秋莲。一个月前,她在金良超中学同学及老家检察院一位同志的陪同下,曾来京向金良超反映过她丈夫老徐被郑州市公安局某分局非法抓走的案情。
原来他们在郑州做布料生意,向隔壁摊位的郑州老婆子借了6万元钱,后耒已送还了,老婆子的儿子收了钱,打了收条,但借条还在老婆子手里。过了一些时日,那老婆子又向倪秋莲要钱。倪说已还了,但一时拿不出老婆子儿子打的收条,事后才找到。纠纷因此升级,生意无法做了,倪秋莲夫妇转到石家庄。不料郑州那家子还不放手,又诬告老徐盗窃。春节期间,还陪同几名公安人员到乐清来非法抓人,秘密把老徐抓到了郑州,扬言要徐家拿6万元钱来就放人。
金良超了解基本案情后,先是致信郑州市领导反映案情。为进一步核实案情,他专门到郑州进行明察暗访,接触对方当事人一家和公安办案人员。他亲耳听过办案人员的狂言:“北京有人诬告我,我要到北京抓你们,一个诬告关你15天,现在撤诉还来得及……”
金良超没有退怯,回京后以“中原奇案”为题整理了一篇调查报告,报中纪委领导。在公安部过问下,对方有关办案人员只得放人。不料老徐一走出公安大门,就被绑架到已停在门口的车上,关押到郊县某厂区的一间房子里。而老徐的身份证、手表、项链,仍被扣押在公安局。每天晚上,在那间房里都有2名打手用砖头、棍棒对老徐进行拷打。连续20多天,老徐一直被铐在暖气管上,命在旦夕。若不是邻近一名退休工人冒着人身安全的危险,把这个消息传递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金良超听罢倪秋莲的哭诉,感到事情紧迫和严重,顾不上周末的休息,连夜给公安部有关领导打电话,报告案情,请求救援。星期日,他又给沁阳县公安局发电报,但得到的回复是“查无此地”。后经核实确认不是沁阳是荥阳县,金良超又给荥阳县公安局发电报,但杳无音信。金良超便当机立断,派倪秋莲弟弟带着金良超的信件、案件材料和特邀监察员证件复印件,立即赶赴荥阳县检察院求援。正好碰上非常正义的法制科科长,立即从公安系统借出7把枪,带着7名小伙子把老徐救了出来。老徐到北京医院检查,声带被打坏,3根肋骨被打断,胸腔积血1000cc。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金良超说,自己退休后整理书藉和材料时,收到反映和告状伸冤的群众来信及材料还有一个大麻袋。

金良超多次来浙江省委党校指导“美丽乡村建设”进修班工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金良超的恩师华罗庚在病榻上曾给他题词:“老骥伏枥,胸怀千里之志;马革裹尸,誓立必胜之心。”鼓励金良超在事业道路上要不顾年龄限制,创造辉煌。新世纪来临时,已逾花甲的金良超离开了多年的工作岗位,但始终没有停下事业的脚步。
金良超的老丈人李六如是位老一辈的革命家,参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和北伐战争,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苏区税务局局长、银行代行长,是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办公室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岳毋王美兰是老红军,在瑞金和延安时期,长期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当年去莫斯科治病曾与贺子珍同居一室。金良超退休后,遵循岳母遗愿,系统地研究并学习从未见过面的老丈人李六如的史料和思想,通过多年努力,和湖南省党史研究人员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合作编著了《李六如与六十年变迁》一书,重温和解读李六如一生经历的艰难曲折、波澜壮阔的特殊战斗历程,以留给后人弥足珍贵的人生教科书。该书由中国检察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后来,金良超又把他的数学应用实践的“试验田”种到天津,那儿有他挂名的一个阀门制造企业。天津是我国较大的阀门产销基地,为解决蝶阀制造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金良超运用自己专业知识,科学地安排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内在变化规律,取得可喜的成果,获得外商客户的首肯。由金良超组织和主持的《天津阀门产业集群与战略联盟论坛》和《蝶阀参数优化与控制研讨会》,在天津阀门界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如今,金良超尽管已过“古来稀”的年龄,但他还是十分关注家乡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近几年,他一直在浙江绍兴柯桥帮助乐清老乡策划创建“绿色低碳面料示范市场”,开通国际商圈的通道,助推柯桥轻纺城打造成“国际时尚纺织之都”。他在《柯桥中国轻纺城三次创业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一文中写道:创建绿色低碳面料示范市场,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应该高度重视的历史使命,也是向高层次国际化迈进的必由之路。他的建议站得高、看得远、瞄得准,覆盖力和渗透力都极其前卫。
面对记者,他笑着解释说:“绿色低碳发展和智能制造,将是《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亮点,如这个绿色低碳面料示范市场启动了,再创建绿色低碳服装产业园+物联网,中国服装在世界就更有话语权!我也希望更多的以服装为主业的经商老乡,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掼性思维,接受新概念,吸纳新思维,实现再创业!”自然,这一事业如果能够获得成功,与他以往任何一项业绩相比都不会逊色,也让金良超的人生再次挥写灿烂辉煌。
